|

楼主 |
发表于 2009-6-29 10:24:29
|
显示全部楼层
本人浸淫软件开发十几年,总觉得现今的cpu、编程语言在近十年内没有大的突破,并且我国在此行业一直落后他国,因此提出信息树理论,并结合当代计算机技术,开发我国自主的信息cpu、信息指令、信息编程技术。为什么cpu一定要采用现代的方法设计呢,我们为何不能设计全新的信息cpu?国人千万不要妄自菲薄,十几年前,我的思想跟现在年轻人也是一样的,自以为学到很多技术,可以奋发有为,....,聊以此文继续我的思考。
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三生万物”讲述了信息生成的基本形式,即“道”作为万物信息生成的源程序,“道生一”即信息万物程序开始运行,产生初始信息,“一生二”即由初始信息产生中间信息,“三生万物”即由中间信息产生万物最终信息,整个过程表现为信息树的发展形式。信息的生成以此环环相扣的形式发展着,推动它发展的动力是什么?《道德经》也给我们指出了答案: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,万物的发展即信息的生成是在“阴、阳”两种不同属性的信息作用下重新生成一种新的信息。
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用“阴、阳”两种不同的属性来概括万物的哲学,这相当于为我们提出了宇宙计算机基本模型,也是本文倡导的信息树理论的计算模型。现代中国人在每每看到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时,大都会翻箱倒柜,找出我们古人早就已经发明的证据,最典型的莫过于计算机中的二进制,死活把《周易》中卦的符合套在二进制上,并延伸到计算机上,以此为荣。其实在真正理解计算机的人看来,采用几进制是根本与计算机无关的,图灵最早提出计算机模型时就没有提到二进制,计算机本质就是一种自动机,相信如果没有发明二进制,现代计算机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。“阴、阳”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了,生活中到处有它的影子,如中医“热、寒”、风水“阴、阳”,五行相克相生“克,生”等比比皆是。为什么放着使用了几千年的古人信息模型不用,而偏偏花费巨资用外国“二进制”计算机呢。
在这里我要把古人的“阴、阳”模型重新利用起来,提出信息树的cpu模型。前面已经定义了信息cpu的基本功能:它可以比较各个信息输入端(必须具有处理大量信息关联的功能)的值是否满足给定的逻辑比较等式,满足就输出一定的内容,不满足就什么也不输出;信息cpu只有一条指令来处理比较功能,所有指令由cpu单元并行处理。这个功能关键在逻辑比较功能,这个逻辑比较功能用“阴、阳”来定义:把有关影响生成信息的各种信息划分成不同的组,每组赋予“阴、阳”属性,也可用神经元里的“激活、抑制、终止”来表示,在各组里,“阴”、“抑制”的属性优先决定所生成信息是否生成。逻辑比较功能指令定义如下:
[原信息1, 原信息2, 原信息3][ 原信息4, 原信息5]< 原信息6, 原信息7, 原信息8><原信息9, 原信息10>->生成信息。
“[]”表示“阳”性或“激活”性质。
“<>”表示“阴”性或“抑制”、“终止”性质。
“->”代表运算最后结果:生成信息。
这个如此简单的定义能够支持所有的计算机基本运算吗?其实这个定义是布尔逻辑的另一种表示,布尔逻辑大部分实现为“二进制”用来构造cpu,这里我们直接去掉“二进制”直接构造cpu,这样带来很大的好处:
1、没有“进制”之争。因为去掉“进制”,就无所谓“二进制”、“三进制”孰优孰劣的问题。
2、没有语言之争。因为没有“进制”,又仅有一条指令,英文表示与汉语表示是一样的。
3、没有“多处理”“单处理”的优劣。信息cpu所有指令是并行的,一个cpu处理同样的程序,两个cpu处理同样的程序。
4、没有“cpu”升级的烦恼。所有的信息cpu只实现一条指令,再先进、再高级的信息cpu也只有一条指令可用。
5、不用为制造“cpu” 烦恼。因为只有一条指令,甚至可以在纸面上模拟出执行指令的过程。
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,新东西层出不穷,造化留给我们两个选择:继续使用国外cpu带来的复杂信息世界或创造我们自主的信息cpu来构造我们的信息世界,仅以鲁迅的话:“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,以时间的流驶,来洗涤旧迹”来与志同道合者共勉。
本文来自CSDN博客,转载请标明出处:http://blog.csdn.net/huanghuihuang/archive/2009/06/25/4296221.aspx |
|